
《割席分座》中管宁与华歆断交,你认为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
没有必要。
如果就因为朋友扔掉黄金,去门口看热闹,就跟朋友绝交,也未免太刻薄了。至少人家能把黄金扔掉,没有据为己有。于是,我只能将此作为一种寓言故事理解啦。志在表明两个人志趣看似相投,但行为模式的差异导致两个人最后必然分道扬镳。难不成管宁高瞻远瞩到这种骇人的程度。

出自:
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篇:管宁华歆(xīn)共园中锄菜,见地有片金,管挥锄与瓦石不异,华捉而掷去之。又尝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如故,歆废书出看。宁割席分坐,曰:“子非吾友也!”

典故:
三国时,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,但性格却不同:管宁对富贵荣华看得很淡泊,一心钻研学问;华歆却羡慕权势,不愿读书。
一次,他们在一起锄地,翻出一块金子。华歆喜出望外,想据为己有;管宁却无动于衷。
又有一次,一个大官坐着车子路过,车子装饰十分豪华,华歆赶紧丢下书本出去看,回来后对管宁夸耀个不停。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却越听越反感,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,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,使两人分开坐,表示从此同华歆断绝朋友关系。
成语“割席分坐”由此而来,用来比喻朋友间断绝往来。亦作“割席绝交”。(来源:中国华文教育网)
管宁和华歆生活在东汉未年,本是一起读书的朋友,为什么管宁要与华绝交呢?
管宁和华歆曾经是至交好友,但是最后二人绝交。
管宁在汉末天下动荡大乱的时候,管宁到辽东地区避乱,他在当地很有名望,为同是逃避战乱的人们讲解《诗经》等,人们很乐于得到他的教导指点,在返回中原之后,曹魏数代帝王曾经多次征召管宁,但都被他拒绝了。
华歆是平原高唐人,是汉末魏初时期的名士,曹魏时期的重要大臣。早年间,他的师傅是太尉陈球,和管宁是同门,在汉灵帝时期,任郎中之职。之后成为曹操的军师,在曹丕即位时封为安乐乡侯。在公元232年1月30日去世,谥号敬候。
而关于管宁华歆的故事最著名的有两个——“割席断交”和“园中共锄”。
园中共锄说的是管宁华歆两个人有一次一起在园子里锄地,地上有块金子,管宁看见又扔了出去,而华歆捡起来却很是欢喜,管宁劝说不义之财不可得,华歆却还是舍不得的左看右看,管宁看了只得摇头叹息。
割席断交的故事是说两个人读书的时候,门口有贵族乘着华丽的马车经过,管宁专心读书,对马车视而不见,而华歆却盯着那车看的津津有味,还不时时的发出羡慕的感慨,于是管宁割断了席子以示断交之意,并且对华歆说道:“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。”
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说明管宁华歆两个人的世界观不同,也不能评判谁对谁错。
《管宁割席》中管宁为什么要与歆割席而坐并断绝友谊?
管宁做法不对,主要三点。
一.做法错误。有很多人认为他的做法很对。但管宁抛弃朋友华韵其实是把他推进了罪恶的深渊,就像郑庄公与他弟弟事情一样。应该帮华韵解决掉这些问题,否则事情越来越坏。但他没有解决。这是第一点。
二.抛弃友谊,从古至今人们都很友谊(除了一些人以外,但这些人很少),但管宁没有,只顾自己。
三.性格恶劣,管宁为了自己的未来,抛弃华韵,可见人品多么差。而且华韵就做了一些错事就被抛弃,想想他会有多伤心💔,看来管宁是个骄傲自大的人,按现在意思就是你不配,也就是管宁认为华韵不配跟他学习,性格很差。
总结完毕,我知道总有一些喜欢管宁的人会怼我、踩我,但请你们好好想想我的话话。
评论(0)